產品列表
—— PROUCTS LIST
菌落計數器的使用流程有幾步
點擊次數:59 更新時間:2025-10-11
菌落計數器是微生物檢測領域的核心設備,其操作規范性直接關系到實驗數據的精準度與可追溯性。完整的使用流程需涵蓋前期準備、儀器校準、樣本處理、數據采集及收尾維護五大環節,每個步驟均需嚴格把控細節。
一、前置準備工作
啟用設備前應完成三項基礎核查:一是確認電源連接穩定且電壓匹配,避免因電壓波動影響成像質量;二是檢查載物臺是否清潔無殘留,必要時用75%酒精棉擦拭消毒;三是備齊待測培養皿,確保培養基表面干燥無冷凝水,防止菌落擴散導致的計數偏差。操作人員需穿戴實驗服與手套,建立無菌操作意識。
二、儀器初始化設置
開機后進入預熱階段,多數設備需3-5分鐘使光源達到穩定狀態。根據實際需求選擇計數模式:普通模式適用于常規平皿計數,螺旋接種模式則針對特殊劃線法樣本。通過觸控屏調節背光亮度,使菌落輪廓清晰可見,同時開啟十字分割線輔助定位功能。部分機型支持預設閾值,可自動過濾掉直徑小于設定值的假菌落。
三、樣本裝載與觀測
將培養皿平穩放置于載物臺中央,調整焦距旋鈕直至菌落圖像聚焦。采用網格覆蓋法進行人工計數時,遵循“之”字形掃描路徑,按順時針方向逐格清點,避免重復或遺漏。對于密集分布的菌落,可切換至放大觀察模式,利用電子標尺測量可疑菌落的實際尺寸,結合形態特征判斷有效性。
四、數據統計與輸出
完成單皿計數后,點擊保存按鈕生成帶時間戳的數字記錄。若設備具備聯網功能,可直接將數據傳輸至實驗室信息管理系統。批量處理時,建議每處理5個樣本后暫停2分鐘,既緩解視覺疲勞又防止設備過熱。最終結果需雙人復核,差異超過5%時應重新計數。
五、善后處理與養護
使用完畢后及時關閉電源,取出培養皿并做好生物安全處理。定期清潔鏡頭組件,先用軟毛刷去除浮塵,再用專用擦鏡紙蘸取少量液體單向擦拭。每月進行一次功能校驗,包括光源穩定性測試、觸摸屏響應靈敏度檢測以及計數準確性驗證。長期不用時,應拔除電源線并存放在干燥防塵環境中。
整個操作過程中需特別注意三點:一是避免手指直接接觸培養基表面造成二次污染;二是控制單個樣本的處理時間不超過15分鐘,防止長時間光照導致菌落脫水變形;三是對疑似污染的培養皿應單獨標記,后續進行革蘭氏染色等補充鑒定。只有嚴格執行標準化流程,才能充分發揮菌落計數器的技術優勢,獲得可靠的實驗數據。
上一篇:pH計探頭的修復與清洗
下一篇:pH 電極定期標定校正校準的理由